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云顶集团7610官方网站 > 正文

中文系讲座之“汉语史研究的空间观念”

作者:wy 日期:2013-01-01 00:00 点击数:

历史与区域?合,空间与历史并重

??中文系讲座之“汉语史研究的空间观念”

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悠久又富于稳固性的语言之一。汉语史即是一门研究汉语发展内部规律的科学,我国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的研究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亦作出了辉煌的贡献。然而学术研究是永无止步的,它需要后继者们不断推陈出新,汉语史的研究亦是如此。

1023下午2点半,北京语言大学云顶集团7610院长、汉语古文献研究所所长华学诚教授在犀浦校区建筑艺术馆X8215为艺术与传播学院中文系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汉语史研究的空间观”的学术讲座。艺术与传播学院中文系主任汪启明、周俊勋、赵静、杨建军、宋伶俐、王树才出席了此次讲座。讲座由汪启明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教授就开门见山地切入了主题。他指出当下汉语史研究缺乏对空间观念的重视,而对于汉语史研究来说,“空间观念和历史观念是同样重要的”,并且“研究汉语史必须重视空间观念,必须时刻注意考察语言文字的空间变化”。

接着,他分别从汉字、词汇、语音、语法四个方面举例说明了空间观念对于解读古文献语言的重要意义。汉字研究方面,他以形声字“ ”为例,解释了此字虽以“鲜”为声符却读若“斯”的原因,从空间观念观照乃因其为方言字,“鲜”在“齐鲁之间声近斯。”词汇研究方面,他以“履、屦”为例,重点阐述了“履”由动词演变为名词,经历了从河南中部偏南到河南中部再到山西东南部最后进入通语这样一个空间转移的过程;同时他指出,“很多字典只记录了词义历时发展演变的关系,如《汉语大字典》,却将其空间关系忽略了,”将空间观念与历史观念一道带入词义研究,这样才能更加准确。语音研究方面,他以“逆、迎”二字为例,一反学界认为二者是同义词的固有看法,提出了它们之间在本质上应是语音的差异的看法,因为“‘逆’的上古音属于疑纽铎部,而‘迎’的上古音属于疑纽阳部”, “字形的差异往往掩盖了语音上的差异”。

语法研究方面,他以词头“阿”为例,指出此字南方人用在排行、小名或者姓前面的用法,在吴语 、客话、闵语中都存在,而实际上“阿”最初并不产生在南方,汉晋时期的文献材料在地域上都是属于北方的,对“阿”的历史研究已不乏具体讨论,而对其区域扩展的方向和原因,汉语史著作却很少作出描述。最后,他又举了一个运用空间观念解读文献语言的实例,屈原《离骚》中“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中的“化”,后人一般释为“变化”之“化”,而教授运用空间观念不仅推翻了这种看法,还得出了此“化”乃“教化”之“化”及“玩滑头”之义。讲座结束之时,他再一次重申自己的主张,并“希望今后的汉语历史文字、词汇、语音、语法研究,在重视历史观念的同时,也重视空间观念。”

中文系的同学们对本次讲座十分感兴趣,大家都受益匪浅,希望今后有更多、更好的学术讲座丰富大家的视野。 (朱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