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云顶集团7610官方网站 > 正文

走向生态批评:记胡志红教授交大云顶集团7610的专题讲座

作者:比较文学与当代文化研究中心 日期:2016-09-12 00:00 点击数:

201698日(周四)下午15:30,云顶集团7610“当代文化研究前沿问题系列讲座”之三:“生态批评的学术转型及其意义”在西南交大犀浦校区云顶集团7610会议室X8210顺利举办。此次学术讲座由云顶集团7610比较文学与当代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支宇教授主持,四川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学术带头人胡志红教授主讲。云顶集团7610徐行言教授、王长才副教授、吴德利副教授、付品晶副教授、廖恒讲师、邓建华讲师、董首一讲师、外语学院吴山倩文讲师以及云顶集团761010余位硕博研究生参与讲座,研讨内容围绕生态批评的学术转型及其意义进行展开。

随着世界生态问题的日益突出,人类出于生存危机的自我反思,发轫于现代西方的生态批评已迅速成为一种日益活跃的国际文学、文化绿色批评潮流,并具有跨学科、跨文化、跨文明的特质,成为人类社会如今一种崭新的哲学思想或文艺思潮。

胡志红教授首先从人与自然这一关系入手,对西方社会生态危机及文化危机形成的思想文化根源——人类中心主义进行阐释,揭示出西方生态主义思潮兴起的内在哲学脉络乃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背离。接着,胡教授就西方生态批评的历史发展阶段进行分析说明:第一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中后期,为生态中心主义哲学视野。西方生态批评走向“荒野”,基于生态中心主义的立场,主要从形而上层面探讨生态危机产生的历史文化根源,集中于自然书写、自然诗歌及荒野小说等问题,探讨的环境也主要是理想化的纯自然而非城市环境。第二阶段,西方生态批评逐渐转型为环境公正生态批评。此阶段,生态批评重新界定了“环境”的内涵,将人类生活的场所都作为生态批评考察的范围,拓展了生态批评的文类范围,显现出更趋于解决人类环境问题的务实性及更富有“理论公正”的特点,同时涌现出新的生态批评视野——生态女性主义和种族主义视野,凸显出不同族群、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环境经验的多样性,生态批评由哲学向政治发生转向。然后,胡教授针对中国生态批评理论也作处颇有益处的思考,谈论了中国生态批评的生态现实,所受西方生态思想的影响,以及中国传统思想中自然观念与现代生态批评的契合,并对我国生态批评理论的发展进行了展望:面对中国当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更需寻求我们精神与自然的和谐。

胡志红教授此次讲座详实生动,让大家对生态批评这一学术前沿得以学习和思考,一起对生态批评的视野与实践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探讨,无疑深化了诸人对生态问题的认知与思索,扩大了诸师生的学术眼界,深受启发,裨益良多。